观影一
《红气球(Red Balloon)》
50年代法国和80年代中国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
但是昨天又去买了一张《红气球》的DVD,赶巧今天六一,这样就有了关系。上帝不就说了句要有光,就有了光么?
50年代的法国电影《红气球》和80年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多少是有点关系的。至少我认为如此。注意,这里80年代非指80年代生人,也非特指70年代生人,而是泛指成长于80年代的人儿。
本来觉得怀旧意味太重,记忆容易影响判断,重新观影后,态度完全坚定,和怀旧倒没有太多关系了。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几句对白的法国电影,在法国堪称异数。
影片除呈现出那些年代特有的老旧浓稠的胶片色彩,可能在前期后期也都经过特殊的色调处理:郁特里罗绘画中的色彩和街区,当地葡萄酒一样的醇红,浓郁和阴郁被酿制一起。
画面形式感超强,然而镜头朴素,言之有物。
似乎很懂行的店主,两次看到我要的片子都是相同的感叹:操!一看就是懂片的!这个导演一生只拍过这一部影片!拍完就死了!
他最后告诉我这是正版。
面对这样一部沉默的法国电影,再美丽的言语都将失色。
闭嘴前:
无论生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热爱生活并拥有幻想的人民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这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一个城市童话,这是一个略带伤感的寓言故事,一个结束恶梦不久的孩子充满希望温暖人心的美梦。
等有时间了再给买不着的朋友传图片。
封口。
揭封:
观影二
《时光大盗(Time Bandit)》
《时光大盗》像是80年代的英国大片,主角是个孩子和几个侏儒,像肖恩
康纳里这样的诸多大牌客串,刚去世不久的Beatles乐队吉他手乔治
哈里森担当电影音乐创作,但是DVD封套上把他写作主创班底,位置完全凌驾于导演和肖恩之上,不能不佩服盗版商煞费苦心,不过还真有效,我就被吸引想看个究竟。封套上的插图棒极了,这是引诱我购买的主要原因。原以为是很烂的80年代大制作,但是不然,剧本演员道具特效在21世纪的现在看样样都很精良,封套插图和内容完全相符,天马行空。
在所有出现上帝面目的影片里,这一部上帝的出场是最酷的,出场后则是最衰的。相比之下,恶魔对高科技尤其电脑的着迷和热爱体现出的理性精神非常值得大家批评学习。
最后我得说这个店老板的口味是比较特别。我还找到安东尼奥尼的《Cry(喊叫)》(封套上正名居然是《公路之王》,四个字解构了一部伟大的电影,《喊叫》也太干了,更喜欢《呼嚎》或至少《呼喊》这样的翻译。)
大学时候有个意大利学电影归来的电影工作者为学生们放映并口头翻译这部电影,因为口译极差遭到众人耻笑,我居然还能异常钟爱。
《Cry(喊叫)》是安东尼奥尼早期黑白电影,那时候大师应该还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者。
突然想起《偷自行车的人》和一部模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画面的影片来,后者是电视上看到的,不知道影片名字,看上去是有点向新现实主义致敬的喜剧电影。
接着说,买到《象人》(之后得知是大卫
林奇的作品);《雪人》(伊朗电影,还没看);黑泽明的据说是他第一部宽荧幕电影,啥名字来着,讲述日本战国时代战败国将军和公主利用两个贪婪的逃兵背负黄金逃离追杀最后欲卷土重来的故事。
林奇的作品);《雪人》(伊朗电影,还没看);黑泽明的据说是他第一部宽荧幕电影,啥名字来着,讲述日本战国时代战败国将军和公主利用两个贪婪的逃兵背负黄金逃离追杀最后欲卷土重来的故事。
要说黑泽先生由左倾到右倾路线是如何形成的,从哪部开始的,的确不容易,这么一想之后,觉得他每部古装作品都有强烈的象征和隐喻。
三船敏郎是个好演员,什么都能演,从野人到小白脸,永远有股阳刚气,真他妈牛逼,高仓健真没法比。三船最张扬气质的还是英雄人物。可惜这部影片里,美丽的公主更牛逼更具英雄气概,如此正面的女性角色在黑泽明的电影里实在不多见。
0 Responses to “50年代,80年代,21世纪”